全國最大柔性顯示屏超級工廠首次對外曝光前段時間京東方成都工廠第6代AMOLED柔性顯示屏生產線實現量產,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能生產柔性顯示屏的國家。消息一出很多國人都感到非常振奮,看到那比紙還薄的顯示屏在風中亂舞,頓時為能身在科技如此發達時代,實力如此雄厚的中國感到驕傲。
但一邊驕傲著也一邊好奇,這樣神奇的高科技是怎樣生產出來的呢?
兩天前,京東方這個投資465億元,面積接近7個水立方的超級工廠,通過中央電視臺的大國重器欄目終于對外曝光了!在寫文章之前,這個視頻我已經看了3遍。
這才是真正的大國重器有木有,3000名工程師,10年儲備,4萬個技術難關攻破,將我國顯示屏制造產業推上了世界最先進行列!每一個技術難關的突破都是我國科研人員嘔心瀝血的成果,每一次科技突破之后面臨的是更大的挑戰。想了10年,干了15年,今天我們終于成就了這樣的顯示屏。
那么,不知道大家從哪一步開始震驚的。反正我是從柔性屏第一步有一間房那么大的機械臂開始就完全被這個視頻吸引住了。將厚度只有0.5毫米的玻璃基板取下并毫厘無差的傳送到流水線,就需要對機械臂的角度、力度等性能進行上千次的測試。雖然在很多專業人士看來,這和普通的機械臂沒有多大區別,但這么大的機械臂,確實很震驚啊。
真空吸盤抓手也見得多了,但整整有20個吸盤的,也是頭一次見,對于真空吸盤的著力點和吸力大小的配合也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接下來涉及到柔性屏為什么是柔性的,因為它不再需要背光源,用的是自發光材料,通上電就可以發光顯示,顯示的清晰度、精細度和色彩的艷麗度比液晶屏還要好。但這些自發光材料是需要蒸鍍到玻璃基板上的,十幾種有機發光材料就是在這里被汽化然后均勻的凝結在玻璃基板上的。
想想柔性膜那么脆弱,肯定它的每一步生產都困難重重,而最后一步也是至為關鍵。機器人將玻璃基板與膜層分開,柔性膜厚度只有20微米,刀片只要有超過0.1毫米的誤差就會導致整張膜的報廢。
那么,看完這個視頻大家知道柔性膜是怎么造出來的了嗎?以下是柔性屏的制造過程,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吧。
話說回來,柔性顯示屏一出現,很多小伙伴就都開始暢想未來的手機可以卷著中,可以折疊之后放口袋里。其實有這樣的暢想沒有錯,但是我們離柔性手機還差了那么幾步。那就是電路板和電池也要變柔性。目前我國還不能生產配合柔性顯示屏的柔性電路板,但是他們已經研制出了樣品。對于手機電池,還沒有成熟的技術,一段時間內還很難實現卷起來。所以柔性屏的出現,并不會讓我們一下子跳躍到手機卷起來的時代,而是在近幾年出現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手機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