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以來,在短短七八年間,中國大陸建成和在建的5.5代和6代LTPS AMOLED生產線有十多條,接下來可能還有新的產線拔地而起。繼LCD大發展之后,中國大陸又將迎來AMOLED的新熱潮。但是這一輪AMOLED熱是由韓國廠商主導,特別是三星憑借多年的技術積累和市場推廣,壟斷著中小尺寸AMOLED市場。中國大陸面板廠商雖然技術并不是落后很多,但是產業化、市場化的經驗匱乏,一時很難跟上三星的步伐。目前中國大陸面板企業最為重要的任務是提升良率,產業界最為擔心的是產能過剩,最大的挑戰是柔性顯示。
最為重要的是提升良率
發展AMOLED并不容易,三星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績與長年的積累有關。三星畫素演算法開發了很長時間,為了提升這方面的能力還專門收購了一家研究畫素演算法的公司。三星在提升AMOLED技術競爭力上不遺余力,大富光電總經理高小平在2017中國國際OLED產業大會上通過FMM分析從三星Note3到Note8時表示,三星每一款旗艦手機AMOLED顯示屏的像素點排列都不一樣,這證明了三星從來沒有停止過AMOLED工藝的改善。
正因為AMOLED技術難度大,國內面板廠商雖然建了幾條5.5代線,但是由于良率還在爬坡當中,產能還是有限,只向下游終端廠商供應少量的產品。
對于國內面板廠商來說,現在最重要的是提升良率、提高量產能力。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梁新清在2017中國國際OLED產業大會上指出,國內現在投資了這么多AMOLED生產線是好事,但如果都能夠順利量產將釋放巨大的產能,將打破韓國的壟斷;但如果無法攻克技術難題也是一種風險。
既然提升AMOLED量產能力這么難,中國大陸面板企業將如何應對呢?
固安云谷OLED項目負責人、黑牛食品總裁張德強在2017中國國際OLED產業大會上指出,維信諾的發展模式是先開展以量產為導向的基礎研究,然后進入中試,最后投入量產。在基礎研究階段要從原理上看方向,選對方向之后,進行結構、材料專利布局。進入中試階段之后首先要確定工藝,將路線打通,驗證原材料、培養供應商、開拓客戶,拿到客戶的反饋。經過中試之后再量產,這樣風險就小多了。
而和輝光電與維信諾不一樣。雖然沒有很長的研發歷史,但是和輝光電找到了一批懂LTPS的人才,邊建廠邊進行機理研究、中試,同樣實現了量產。天馬則是在原有LTPS的基礎上分為兩個團隊研究AMOLED,一個團隊專門負責LTPS,另一個團隊專門研究后段,最終也實現了量產、出貨。
最為擔心的是產能過剩
如果順利量產是第一道坎,那么產能過?赡苁橇慨a之后的第二道坎。
中科院院士歐陽鐘燦預計,2017年中國大陸AMOLED產能可能只有60萬平方米,但是到了2022年將達到2589萬平方米,增長率超過4000%。
與AMOLED產能的逐年上升相比,手機市場增長已經開始放緩,未來5年不可能增長40倍。梁新清表示,如果按照樂觀估計,全球智能手機到2020年將達到25億部,其中一半以上都采用AMOLED屏幕,AMOLED面板數量也超出智能手機市場的承載能力,所以中小尺寸AMOLED產能是過剩的。他希望中國大陸面板企業在增加產能、增大投資的時候一定要關注市場。臺灣工研院顯示中心主任程章林在2017中國國際OLED產業大會上指出,必須挖掘新的應用才有可能消化這些產能。
將柔性屏應用在手機上可能是消化產能的一個方式,因為這樣一部手機可能需要3片5.5英寸的AMOLED。IHS顯示部門研究總經理謝勤益指出,3片5.5英寸排起來的對角線是9.7英寸,也就是說,3塊iPhone面板排起來正好是一個iPad mini。所以如果有一天手機面板需求變成9.7英寸,而不是5.5英寸,到時候產能可能就不是一個大問題了。
但是天馬市場總監劉慶全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現在需求情況是非常健康的,只是從供給結構上看有很多玩家,似乎會供過于求。但是供過于求是產業起來必然要經歷的過程,是促使產品更加商品化的一個過程,如果LCD沒有經過過去二十幾個供給周期的轉換,LCD產業也很難有今天的市場局面。目前,對于面板廠商來說,并不在乎供需問題,更在乎的是怎么提升技術、服務,滿足客戶的需求。
最大的挑戰是柔性顯示
與前兩道坎相比,第三道坎——柔性顯示才是最大的挑戰。
中國AMOLED剛剛興起就需要去爭奪柔性顯示市場。程章林指出,為什么業界對Flexible AMOLED有這么大的期望呢?因為可穿戴產品讓人們對柔性顯示產生了很多希望。現在顯示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人們很難離開手機,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手機。未來隨著可穿戴產品的不斷演進,柔性顯示可能成為人們身體的一部分。
但是發展柔性顯示并不容易。程章林曾就職于柯達公司,經歷過柯達與三洋合作研發OLED。他表示,當時三洋做下板,柯達做上板,中間經歷了非常多的困難,這還是剛性AMOLED;研發Flexible AMOLED更是難上加難。不要寄希望于采用現有的工藝、技術就把Flexible AMOLED做出來。他認為,目前技術和良率都還沒到位。
柔性AMOLED最難的一點是使用的形態,F在的柔性AMOLED能經得起10萬次、20萬次,甚至30萬次的彎折嗎?目前,關于這方面的數據還非常匱乏。
現在大部分廠商都在展示柔性顯示的樣品,但是從樣品到產品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三星雖然做出了柔性塑膠基板,但是并沒有準備好做柔性顯示。從可以做出來到做得牢靠、性耐度達到用戶的期待,這中間還有很長的路要摸索。
柔性OLED確實是一個差異化的發展方向,也炒了很多年,但是面板廠商還在探索柔性OLED的路上。謝勤益認為,柔性OLED技術沒有前人的經驗,只能通過不斷地探索來排除眾多的技術盲點。首先要解決的是彎曲問題,但是三星顯示公司認為實現柔性AMOLED并不難,難點在柔性觸摸屏。為此,三星進行了很多光學膜整合的嘗試。如果把Touch Sensor直接裝在封裝層上,這有結構上的優點,但也有結構上的缺點,如果封裝沒有做好,Touch也就失靈了,因為Touch Sensor是直接做在封裝層上。中國電子報
![]() |
戶外廣告機 |
落地式廣告機 |
高清廣告機 |
分屏廣告機 |
藍牙廣告機 |
網絡廣告機 |
數字標牌播放器 |
廣告機方案 |
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 |
觸控一體機 |
高清機頂盒 鏡面廣告機 | 多媒體廣告機 | 觸摸廣告機 | 液晶廣告機 | 車載廣告機 | 互動式廣告載體 | 樓宇廣告機 | 流媒體實時發布系統 | 廣告機外殼 | 戶外大屏幕 | 廣告機報價 數字標牌軟件 | 電子看板 | 商業顯示 | 嵌入式主板 | 觸控一體機 | 數字標牌顯示器 | 嵌入式流媒體服務器 | 立式廣告機 | 3D廣告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