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來了,教育怎么變?
近年來,我市梅列區本著育人為本、融合創新、開放共享新理念,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創新引領作用,推動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為推進教育現代化按下“快進”鍵。
教研活動全時空進行
梅列實小錄播室內,一年(1)班的邱老師在臺上為學生講授新課;聽課席上,30多位語文老師一邊聽課,一邊翻看著手機,不時還在手機上錄入著什么。
老師聽課還能玩手機?不是。“這是我們運用網絡教研平臺進行教研活動的嘗試。”校長盧建漢介紹,課前,各教研組長會在平臺上發布開課信息,老師們根據學校提供的二維碼,登錄平臺后,可以先瀏覽開課教師提前上傳的教案,然后一邊聽課、做記錄,一邊通過手機對照教案,領會上課教師執教意圖,發表聽課隨感。
不在現場的老師,也可通過事后登錄網絡教研平臺,參與其中,真正做到教研活動線上線下、校內校外全時空進行。
在梅列區第一實驗學校,一位老師熟練點開“智學網”,選題組卷、制作答題卡?荚囍,還能完成網上閱卷、成績分析、學生錯題集。
看似簡單的操作背后,是時下最熱門的大數據的支撐。由科大訊飛公司開發的這套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有效挖掘考試價值,為師生提供針對性的教與學服務。它替代傳統手工閱卷,便于數據統計分析、指導教學。教師、學生、家長都可在電腦端和手機端登錄該系統,查看學生科目成績、總成績、評價報告、試題原卷、錯題分析、對應知識點鞏固練習等相應的內容。事半功倍的“神器”,老師們當然愛用。
“只要記住自己的賬號,不管今后身處何方,我們都能回憶起初中生活的每一個精彩瞬間!比髁邪四昙墸2)班的范琳倩說。她口中的賬號,是用來登錄學校的“五自管理”綜合評價軟件的。這套學生成長情況的實時記錄,包括“行為自我約束”“生活自我管理”“學習自我激勵”“活動自主組織”“身體自我鍛煉”等量化指標,都由學校專門成立的“學管會”記錄在案,激勵學生找差距、追榜樣,取長補短,相互學習。
“原來的成長記錄是紙質材料,畢竟操作不方便,一學年記完一本放在一邊,很少有人會去翻動!毙iL鄧衍斌說,正是基于這樣考慮,學校決定開發一套“五自管理”綜合評價軟件,對學生成長情況實時記錄。而且,各個功能模塊都是動態管理,所有數據一經提交就可永久保存。
從“要我用”到“我要用”
這幾個場景,都是梅列區推進教育信息化應用的成果。
打破時空界限、實現優質資源共享、促進教育公平、帶來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深刻變革……說起教育信息化的好處,梅列區教育局局長蔡宗平贊不絕口。
2013年11月,順利成為全省首批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國家評估認定的縣區后,梅列積極打造升級版“教育強區”。而教育信息化則成為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抓手。
“十二五”期間,我省教育信息化得到快速發展,“三通兩平臺”建設取得初步進展。業內人士指出,當前推進教育信息化最大的困難是認識問題和觀念問題。
讓老師們充分認識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就成當務之急。梅列的做法是,讓老師們親身體會和實踐,變“要我用”為“我要用”。
作為省“信息化試點學!,梅列實小的網絡教研平臺還成為學校公開課、區級研討課、市級觀摩課等的播放和交流平臺,其他學校老師一樣能很方便參與。實現資源共享的老師們大膽嘗試起微課、“名師網絡課堂”“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學生學習也可不受地域、時空限制,每個人都能通過互聯網獲取優質教育資源。聽課教師之間、聽課教師與上課教師之間還能互動交流。
在鄧衍斌看來,“五自教育”軟件除了記錄學生成長足跡,其意義更在于為學校教育教學提供參考。“借助系統數據分析,發現數據背后孩子的潛能、思維模式等,既為高一級學校錄取提供成長記錄,也能更好為學生走出校門后提出發展建議”。
2015年,梅列投入200多萬元用于改善信息技術裝備,包括完成教育信息網改版,鞏固提高“班班通”“校校通”水平,升級班級多媒體為觸控一體機,增加多媒體50套,推進農村寄宿制學!靶腋3砷L工程”之“互聯網+”圖書館(室)建設等。
“衡量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的標準,不是硬件設備的好壞,而是技術與教育教學、管理融合的程度及其產生的效果!辈套谄秸f。在這一工作思路指引下,梅列將應用作為教育信息化建設、科研、培訓、評價等各項工作的核心驅動力,各部門分塊、分步實施,由易到難,積少成多,最終助推教育現代化的實現。
![]() |
戶外廣告機 |
落地式廣告機 |
高清廣告機 |
分屏廣告機 |
藍牙廣告機 |
網絡廣告機 |
數字標牌播放器 |
廣告機方案 |
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 |
觸控一體機 |
高清機頂盒 鏡面廣告機 | 多媒體廣告機 | 觸摸廣告機 | 液晶廣告機 | 車載廣告機 | 互動式廣告載體 | 樓宇廣告機 | 流媒體實時發布系統 | 廣告機外殼 | 戶外大屏幕 | 廣告機報價 數字標牌軟件 | 電子看板 | 商業顯示 | 嵌入式主板 | 觸控一體機 | 數字標牌顯示器 | 嵌入式流媒體服務器 | 立式廣告機 | 3D廣告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