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2日,中國面板龍頭企業京東方A發布公告稱,已與合肥市政府、合肥市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投資框架協議,雙方擬投資400億元人民幣,在合肥上馬全球第一條10.5代LCD液晶面板生產線。
由于中國大陸多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開建和陸續投產,到2018年,中國本土的液晶面板生產能力將有望超越韓國,尤其是京東方A和TCL集團旗下的華星光電這兩家國產面板龍頭企業,正在加碼LCD液晶電視面板、移動設備面板、OLED面板的布局。
作為韓國最大的兩家面板制造商,LGDisplay和SamsungDisplay必然感到來自中國面板企業的競爭壓力。LGD方面,該公司在LCD面板投產20周年的紀念活動中對外透風稱,可能上馬10代OLED面板生產線,這是LGD首次對外言及這一項目的可能性。SDI方面,是否新建10代LCD液晶面板生產線也是一個現實問題。
目前,全球最高的液晶面板生產線是夏普和鴻海集團共同運營的堺十代線(SDP),由于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一貫對壘三星,三星SDI不太可能在SDP中插入一腳,這也使得三星面臨兩難的處境。一方面,中國大陸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陸續開出,產能過剩隱憂聲不斷;另一方面,面對京東方和LGD的競爭,三星若維持現狀,等于把60和65英寸以上的大尺寸面板市場讓給中國企業和LG。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LGD還有一個和京東方、三星不同的地方,那就是LG電子的OLED電視機發展戰略,彩電要普及,必須擴大供應鏈,背后產能是關鍵,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視機市場,每年彩電平均銷售尺寸都在增加,OLED電視要取代LCD電視,首先在上游就要逐步取代LCD面板。
根據LGD的計劃,該公司打算未來三年把投資重心轉移到OLED上來。在2018年前,累計投資10萬億韓元擴容大型OLED面板、柔性OLED面板以及高端LCD液晶面板生產規模。
上述分析人士認為,經過前期的巨額投資,LG的OLED戰略已經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作為下一代顯示產品,智能手機已經廣泛應用了柔性的OLED面板,OLED電視機也在成長的路上,未來還有車載面板、可穿戴設備面板、可折疊顯示設備等,中國企業在液晶面板上追擊使得LGD必須選擇開拓新的競爭優勢。
除了LGD,日本企業對OLED同樣在緊追不舍。雖然大尺寸OLED面板的量產基本擱置,但由索尼、日本
顯示器等日本電子巨頭組成的JOLED公司,背靠該國政府基金支持,并延續索尼、松下等廠商既有的技術,加速推進OLED各項研發和基地建設。